新闻中心

浙江龙珠体育“千万工程”中的社会组织身影

2023-08-16 15:26:3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龙珠体育推窗见绿,步步是景。整洁干净的村居环境,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日前,记者跟随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发起的“聚焦社会组织新风采 传递社会组织正能量”系列采访采风活动第五期采访采风团,来到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等地乡村,实地调研当地社会组织助力“千万工程”的鲜活实践。

  时光回溯到20年前。2003年6月,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浙江拉开帷幕。“千万工程”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机制,持之以恒加强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改造计划。时至今日,“千万工程”已深刻改变了浙江广大乡村,为全国乃至世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贡献了方案。

  20年来,浙江广大社会组织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发挥特长优势,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担当,积极投身“千万工程”,在乡村“蝶变”的火热实践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季夏六月,记者跟随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发起的“聚焦社会组织新风采 传递社会组织正能量”系列采访采风活动第五期采访采风团,来到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顿觉心旷神怡:小村三面环山,满目青翠,一汪清泉穿村而过;道路蜿蜒整洁,村居小院白墙灰瓦,院前矮墙上雕刻着花窗,院里芭蕉树高抵屋檐;“深溪里咖啡”“山里有茶”“月亮与鸟·物研社”等清雅别致的店铺里有不少年轻人在看书、聊天,为这个古老的村庄平添了许多活力。

  “以前村里环境脏乱差,小溪两边全是垃圾,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现在村里干净整洁,很多年轻人回村创业,纷纷开起了民宿、饭店,许多周边市区游客来游玩,村民人均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聊起村里的变化,村支部书记柳国飞感慨良多。

  柳国飞介绍,从2017年开始,深溪村培育发展了13家社会组织,深度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深溪村溪坑清道夫服务队定期清理村中小溪的青苔和淤泥,深溪村随手志愿队对全体村民的院落和外墙进行改造……

  在“千万工程”的宏伟画卷中,深溪村只是清雅秀美的丹青一角。在我们将视线投向之江大地精彩“蝶变”的美丽乡村时,更多社会组织的身影涌现出来。

浙江龙珠体育“千万工程”中的社会组织身影(图1)

  ▲多家当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并助力打造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公益集市。

  9年前,金华市浦江县檀溪镇塘家会村环境脏乱差,缺乏发展活力。从2014年开始,浙江圣奥慈善基金会投入1200多万元,帮助塘家会村修建马路、整治河道。修整后的河道种植了1万多株水生植物,河两岸的景观大道上种植了樟树、银杏等十几个品种的树木。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千万工程”的切入点。浙江省多家社会组织立足各自优势,各显身手,为乡村人居环境增“颜值”龙珠体育。

  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在安吉县积极开展生态公益项目,通过清除杂草、修剪和砍伐竹子等方式,帮助当地乡村保护毛竹林。基金会还招募村民作为竹林保护工人,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在省内山区、海岛县针对低保家庭“一户一策”实施“善居工程”,重点对客厅、卧室、厨房等进行改造。自2022年4月项目发起至今,已完成衢州、丽水等市1000户低保家庭的改造工作。

  2020年,舟山市普陀区六横海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帮助该区农村困境老人安装起夜感应灯、防蚊帘、太阳能灯,改造老化水管、老旧门窗电路,并定期上门清理院中青苔等。

  从2019年开始,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每年举办变废为宝创意大赛,引导村民把废旧物品通过手工改造、摆放组合等形式,打造成乡土“艺术品”;举办“私家花园”打造行动、返乡大学生创意大赛、“我眼中的优美庭院”摄影大赛等活动。

浙江龙珠体育“千万工程”中的社会组织身影(图2)

  ▲为了助力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从2019年开始,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村居环境改善工作。

  2015年,为了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解决室内照明线路私拉乱接、老化、短路等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发起了“千户万灯”公益项目,助力提升农村人居用电环境。

  在帮助浙江省5100余户家庭完成改造的基础上,“千户万灯”项目走出浙江,先后走进了西藏、吉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2023年7月,“千户万灯”项目执行方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开办“乡村电工”培训班,助力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电工队伍,持续保障乡村住房用电安全。凉山彝族自治州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沙马友古感慨地说:“这是把浙江的‘千万工程’经验带到了凉山州!”

  “‘千户万灯’项目秉持‘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点亮千户万灯’的‘千万精神’,积极助力‘千万工程’。” 钱海军说。

浙江龙珠体育“千万工程”中的社会组织身影(图3)

  ▲2022年9月20日,获得当年“时代楷模”称号的钱海军(居中)在云南省泸水市与受助百姓热情交谈。由钱海军发起成立的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在当地开展了“千户万灯”公益项目,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点赞。

  温州市文成县周山畲族乡际下村距离县城将近30公里,是周山畲族乡最偏远的一个村,进村需要绕过十八弯的山路。村里人的收入来源除了梯田种地外,每年靠采摘茶叶增加一点收入。

  为了帮助际下村改善村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2020年,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资助际下村改造了通村公路和老茶园,将难走的山路改造为平整的水泥路。同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对际下村茶园改造进行专业指导,打造了际下村公益助农茶叶品牌——七安红。2022年5月,际下村茶叶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

浙江龙珠体育“千万工程”中的社会组织身影(图4)

  ▲老茶园年久失于管理,导致茶产量低,村民增收不易。2020年,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资助文成县周山畲族乡际下村改造了老茶园。

  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浙江广大乡村更加美丽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了产业、文化和城乡重构的变革。

  湖州市南浔区是湖羊原产地。南浔区慈善总会因地制宜,开发了扶持困难农户养湖羊的公益项目——“浙江农信慈善基金”造血型扶贫基地项目。困难农户申请通过后,基地与农户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基地在为农户提供优质种羊的同时,还定期回访,及时协助农户处理伤残或者有病情的湖羊。湖羊养大后,基地按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回收。

  姚元(化名)是南浔区练市镇大虹桥村村民,已连续两年申领种羊。当南浔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到姚元家中走访时,他拉着工作人员去看自己饲养的湖羊,感激地说:“湖羊让我的生活有了奔头!”

  多家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挖掘特色自然资源,帮助乡村发展“一乡一品”特色产业。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从2017年起累计投入5700万元,资助省内众多乡村发展独具特色的绿色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杭州市临平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助力临平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小林黄姜资源,并开发小林黄姜产业;温州市瓯海区慈善总会投入27.5万元,补贴瓯海区泽雅镇麻芝川村村民购买枇杷树苗、开垦山地……

  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也是很多社会组织助力乡村发展的着力点。

  金华市汤溪新乡贤联合会于2018年牵头并组织力量将汤溪传统饮食文化即汤溪菜申报成功为金华市级非遗项目,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汤溪菜市级地方标准制定,系统挖掘并总结汤溪菜的历史故事等,加快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村落。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以场景化和体验式的方式,让李家坑村的童谣文化、农耕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等“活起来”,既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使地方文化成为了李家坑村的文旅“金招牌”。

  从2022年开始,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的很多村民发现,周末和节假日时,村里会来不少城里的家长和孩子。这些城里的游客或是在村里游览参观,或是到田间地头割水稻、刨番薯、采莲蓬,或是和村民们一起做竹筒饭,玩得不亦乐乎。

  这些城市亲子家庭向乡村的“奔赴”活动龙珠体育,是绍兴市越城区青草社会工作服务社策划实施的公益项目内容。“千万工程”让城乡关系更加密切。

浙江龙珠体育“千万工程”中的社会组织身影(图5)

  ▲绍兴市越城区青草社会工作服务社组织城里的亲子家庭到越城区富盛镇的多个乡村体验生活。

  舟山市定海区有不少偏远小岛,有的岛上没有菜市场、理发店、影剧院等便民服务场所,岛上的留守老人缺乏生活照料。从2015年起,舟山市定海区美之声演唱团每月组织志愿者到定海区的各个偏远小岛,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和精神慰藉服务。

  杭州市余杭区青山乡村志愿者服务中心每年组织自然体验和志愿者服务活动200余次,吸引超过2000名阿里巴巴员工参与青山村公益体验及志愿服务活动,带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年均访客增加1万人以上;帮助青山村引入图书馆、酒店等建设项目,总投入超过3亿元,累计引进海内外80多名高端人才落地青山村,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

  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南山头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厚。多年来,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红色文化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保护。为改变这一面貌,村民许明坤组织当地年轻人,发起成立了苍南县松山青年公益服务中心,帮助村里改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的现状:因地制宜改建红军食堂,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结合当地民俗、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打造特色红色旅游路线;创建五岱山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举办栀子花生态旅游节,逐渐打响了“红色南山头,苍南井冈山”的旅游品牌。

  在衢州市龙游县有一个由龙游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发起实施的“龙游飞鸡”特色产业项目。该项目从2016年发起至今,广泛联动县内多方力量,已累计帮扶4000多户困难家庭。(本报记者 王冰洁,原标题《浙江乡村精彩“蝶变”中的社会组织身影》)

搜索